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竞彩app排行榜: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竞彩app排行榜办公室
2025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竞彩app排行榜: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精神,积极响应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部署要求,结合竞彩app排行榜:产业结构、消费特点及发展需求,重点围绕商业服务业领域,特制定本方案。
一、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一)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结合形势变化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行动,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责任单位:财政局)
(二)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支持企业开展股权融资,鼓励居民参与企业股权投资,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责任单位:财政局)
(三)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促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强化产业联农带农。(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
(四)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加快推进落实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压实政府属地责任,对拖欠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账款“应付快付、应付尽付”,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失信约束,健全清欠长效机制。(责任单位:财政局)
二、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
(五)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加大儿科服务供给。在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加大综合医院夜间儿科门(急)诊开放力度。(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六)强化教育支撑。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2025年提高部分学生资助补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推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程度。(责任单位:教育局)
(七)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2025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八)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推动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提高专项救助水平,强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加强完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或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向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等。(责任单位:民政局)
三、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九)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支持地方试点探索、整体推进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等。(责任单位:民政局)
(十)促进生活服务消费。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消费新场景。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推广智能化服务终端,优化用户体验。推动生活服务领域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支持餐饮、零售、家政等传统行业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举办美食节、烹饪大赛、老字号评选等活动,推广本地美食文化。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支持本地餐饮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商务局)
(十一)扩大文体旅游消费。为促进文体旅游消费增长,我市将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多业态协同发展,创新打造多样化消费场景。在举办国内重点体育赛事、梨花节等文旅活动同时,打造特色美食、温泉康养、特色产品等一系列消费场景。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的繁荣。支持本地文旅企业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提升文旅消费的吸引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十二)推动冰雪消费。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冰雪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整合我市温泉资源,开发温泉疗养、冰雪温泉结合的特色康养项目,打造冬季康养度假目的地。并依托本地棉服产业优势,开发冰雪主题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打造冰雪购物节,推动棉服产品与冰雪旅游消费深度融合,通过产业联动和场景创新,形成冰雪旅游、温泉康养、棉服购物三位一体的消费生态场景。(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十三)发展入境消费。依托西柳服装市场“中蒙俄”大通道拓展成果,加快国际客运国际物流线路建设,精心设计西柳南台市场国际购物及温泉美食旅游线路。优化旅游购物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吸引更多蒙古、俄罗斯等国际游客来我市旅游消费。(责任单位: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四、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
(十四)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继续开展以旧换新大集活动,通过活动宣传、媒体报道、政策讲解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商家、消费者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鼓励消费者淘汰老旧产品,购置节能环保的新型产品。通过政府补贴、商家让利等方式,降低消费者更换新产品的成本。继续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鼓励市民更新换代电子产品。通过财政补贴、商家让利等方式,降低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成本,激发市场消费活力。(责任单位:商务局)
(十五)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试点工作。(责任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六)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举办春秋两季大型车展,组织海城大型汽车经销商参与,提升汽车消费的吸引力,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大汽车消费补贴力度,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聚焦我市二手车市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交易流程,提升消费者对二手车市场的信任度。支持本地二手车交易平台建设,提供透明、便捷的交易环境。(责任单位:商务局)
五、消费品质提升行动
(十七)强化消费品牌引领。聚焦商贸、物流、文旅等服务领域,分类制定提升服务品质政策,打造更多“北纬40度 海城质造”服务品牌。通过政策扶持、品牌推广、市场引导等措施,提升本地服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举办西柳市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棉服节、电商直播大擂台等一系列消费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促进消费增长,提升城市消费吸引力。(责任单位:商务局)
(十八)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推进“人工智能+消费”,结合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发展健康消费,完善低空经济监管,开发无人机、航空运动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数字消费新业态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商务局)
(十九)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推进预包装食品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方式落地,加快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全省推广进程。优化政策环境,提升市场采购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推动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帮助企业提升内外贸协同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商务局)
六、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
(二十)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将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作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组织部、人社局要加强对各单位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并将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鼓励各单位执行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鼓励尝试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责任单位:总工会、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十一)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积极完善各类消费保障制度。联合行业协会,健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为产品质量筑牢根基。同时,全力搭建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把商家信用评级与日常监管、政策扶持紧密相连,激励诚信经营,惩戒失信行为。面对消费争议,整合司法、市场监管及消协力量,设立消费维权调解中心,借助专业律师与行业专家,构建高效多元化解机制。针对网络销售、直播带货这类新兴业态,制定专门监管办法,严管 “全网最低价” 等不实宣传,加大商品质量抽检,打击假冒伪劣。一旦发现缺陷产品,迅速启动召回程序,通过官方渠道广而告之,保障市场流通安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针对电视服务问题,与本地运营商深入沟通,整治层层收费乱象,优化操作界面,全面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让市民畅享优质消费体验。(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二十二)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充分发挥县域商业建设领跑县示范功能,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夜经济,出台夜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加大对夜间消费集聚区域的经营活动场地、公共交通运力、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保障力度。(责任单位:商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七、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二十三)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清理各类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不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有序开展梨花节、啤酒节、开斋节、庙会等各类传统民俗类和其他形式的消费活动。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社会集团采购,不得变相设置所有制、商户评级等采购门槛。(责任单位:营商环境建设局、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商务局)
(二十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为重点,深入清理整治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鼓励各镇(街道)对促销活动、社区集市、户外展示、招牌设施设置等简化审批流程,实行线上即报即办。以跨部门联合方式提升监管抽查效率,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责任单位:营商环境建设局)
八、完善支持政策
(二十五)完善消费配套保障措施。总工会要指导各级工会将经费用于节日慰问品、职工健身、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加力实施消费帮扶,加强产销精准对接。税务部门要联合三方平台探索开展有奖发票活动。(责任单位:总工会、税务局)
本方案自2025年5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